申请美国大学选校不能只看us news排名高低,不能光看往年申请结果和录取背景,尽管这些信息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选校是项复杂的工程,要考虑很多因素,也涉及到申请形势和整体申请策略的制定。
在这个长文里,我用具体的美国大学录取例子,讲解了选校要考虑的五个因素。
先提醒一下:申请形势每年都变,本文中引用的具体例子,随时都有可能失效
《一》同专业不同方向,申请难度不同
以UCLA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为例子,professor 首先在信中提到 UCLA IC方向怎么怎么强 怎么难进 然后爆出了今年的数据。。。他说 今年所有申请ucla的童鞋一共有1800+(MS+PHD @ EE) 其中申请IC方向的 大概有700多人最重要的是 这700人当中 大概只有50人左右可能被录取然后剩下的1000多人中 的200人会被录取到其他EE 非IC方向
这里的数据来自于录取阶段、在发出正式录取之前,据Warald了解,数据跟最终结果是略有出入的,但是这个教授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IC方向的录取比例是1/14,而其他方向是1/5-1/6,也就是说,IC的申请难度是其他方向的2倍多!
今年申请的人说:参考以往被ucla ee录取的典型背景,gpa/gre/toefl一般要达到某个分数线,我已经很稳了,或者至少希望很大~
现在Warald反过来问你:你申请什么方向?你用来做对比的申请战果,是IC的,还是其他方向的?我们搁置ucla ee这个具体的例子,问一个更广泛的问题:
你选校的名单里,你要申请的这些学校,在不同的方向上,录取过程是等同对待?还是录取难度完全不同?
《二》有些学校的硕士录取绑定方向
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在学校里自由选课,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前途的课程。即使你在国内懵懂,对各个方向的出路没有感觉,等你拿着父母毕生积蓄来美国读书,了解的多了以后,自然也想通过选课来增加业优势
UCSD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系录取是分十一个方向的(不同的学校关于“方向”的正式叫法不同,可能叫track、field、area或者program of study),其中最火爆当属computer engineering(简称CE),这个算是ee+cs两手准备的好方向了,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请参考Warald前段时间写的《什么是Computer Engineering计算机工程?》
以往UCSD有被录取到其他十个方向的人,看到目前美国Information Technology行业就业红火,computer engineering/CE最好就业,就转到这个方向去。现在情况如何呢?有人出来说,问过系里的负责人,被告知不准随便换方向,学生选CE课程,要导师批准。
PLEASE NOTE: Computer Engineering is impacted.This major can only be selected at the time of application/admission to UCSD.Changing/transfering into this major will not be allowed.
你可以想像UCSD Computer Engineering的申请难度了。如果你不是在申请的时候被直接录取到CE这个方向,你就断了以其他方向做跳板转到CE的念头吧。
拿UCSD radio and space science这个方向作例子,你必须得上36 unit的physics、Electromagnetics、Antennas之类的课程,自由选课只有12个,还得导师批准。-- 你知道学雷达、电磁、无线电之类的方向,不是美国公民,在美国就业很难吗?UCSD的12个unit,大体上就是其他学校3门课的量,就算导师彻底放行让你随便跨系跨方向选课,你也只能修三门而已。
作为对比,UCSD Computer Engineering的课程,warald认为可以划分为分两大类,一类是VLSI、Verification、Computer Architecture、Embedded Systems,这一套路子可以叫”偏硬件“,或者”非软件“也成,现在就业形势很好,在ee里是顶尖的。
另一类方向,正如我在《什么是Computer Engineering计算机工程?》里说的,CE必须要有软件。UCSD这个方向开设的课程里,不但有wireless networks、digital image processing这种EE和CS的交叉课程,也有algorithm design、Operating Systems这种纯cs课程。而且,CE这个方向的课程,只需要上20个units,其他的24个unit可以随便选!CE的人去学计算机系的软件课程可以,学ECE系的circuit systems也成,导师都会放行的。
正如CE的介绍里写的:balanced programs of studies in both hardware and software,这种背景,横跨目前美国就业市场的CS和EE两大方向,这还找不到工作的话,只能一掌打在天灵盖上,自绝算了。
申请选校的时候,别一看到名校,就很兴奋,这还得看看去了以后到底学啥。读两年硕士,学了一堆的雷达、微波、等离子物理、光学,没人敢说你一定找不到工作,但是你找到工作的难度,被CE甩了n条街。
《三》有的系里允许自由选课,可以做跳板!
典型的例子就是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ECE系,Energy Systems track。对这个系比较了解的同学看到我拿它做例子,可能会先一愣,因为它是典型的各个track内部自行录取,学生被录取之后,不准换track的。
只要修五门major课程就能毕业了,其他课程实际上可以随便选,没人管,也就是说超过50%的硕士课程选择很自由!这位小童鞋,本科学了一堆电机,现在在屁颠屁颠的上软件编程课呢。这样不放弃本专业,同时又修计算机,可以在power和software两个方向上,就业做两手准备。
而且,你知道UT Austin很古怪的有个software engineering track吗?ECE系里居然有一帮人做这个方向,这也意味着在本系就可以选软件课程,可以软的不能再软了!
另外,你知道Austin也是美国一个新兴的信息技术中心吗?在美国一些权威杂志的评选中,论生活条件、工作机会、经济增长势头,Austin在全美都是很靠前的,IT/计算机行业最近几年发展的尤其好。
当然,这种学校要进去也是很难的,2012fall, Austin大学energy systems只录取9个master,自费硕士招生数目,可以用“稀少”两个字来形容。UT Austin的好多系招收的自费硕士生,相对于其学术地位,都很少的。
一个完美的选校策略,应该根据你的背景特点,结合你的申请目标,给你未来增加很多flexibility。也就是说:来美国以后,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可以学A方向,也可以学B方向,不至于跳进个笼子里被锁着了,想折腾都没机会。
《四》美国大学的录取政策也在动态变化中
Warald之前写过《你才是哥大的!你全家都是哥大的!- 悼念一个时期的逝去》,谈了哥大这两年申请形势在迅速变化中。
这次就拿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简称penn or upenn)做例子吧。penn计算机系简称CIS(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以往也是被人说成水校,每年录取如何宽松、可以用来保底,曾经被留学前辈们传开过。
2012年秋季入学申请的时候,好多人信心满满的赶在11月15日提交了第一轮,结果呢?
penn计算机系当时有两条明显的“杀人”政策,一条是GRE AW 3.5,凡是不够这个线的,痛据!例外情况非常稀少,完全可以忽略。
后来有人跟我透露,penn以往申请难度最低的一个master program,2011年录取了接近40人,2012年则只发了20来个admission,真的缩招了。
注意,我这里举的例子是Penn的Computer science/CIS,你别拿penn其他专业的例子来往CS身上按,不同的program申请形势不同,不要张冠李戴。
美国现在计算机专业就业最好,每个学校里都有无数其他专业的同学来选计算机系的课程,penn CIS系连本校学生的热情都招架不住了,老师不够用,只好少招新生了。
《五》申请人越多,有些学校越卡出身
卡出身的意思就是说,美国有的大学只考虑来自清华或者浙大的申请人,即使gpa低点比如84,也录取;但是如果你是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甚至非211大学的,即使你gpa再高比如90分,也会拒绝。
唯出身论、挑剔毕业学校,这类现象我很不喜欢,但是很不幸,在申请人数目太多、美国学校有无数申请人可以考虑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会更加的明显。
我觉得美国教授们还是有一定的open态度,愿意考虑各种背景的申请人,但是面对一两千份申请(我前面的章节提到了,ucla EE系1800多份申请),老师们并不晓得国内某些学校的学生能力如何,也不知道90分的gpa是否含金量等同于清华的84,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倾向于录取自己熟悉的中国名校学生 - 即使换你做教授,挑花了眼,估计也会采取这种看上去更为慎重的处理方式吧?
中国大陆留学生从80年代开始走出国内,这都几十年了,美国教授们很清楚中国高校的档次如何,有些系里也有中国教授。
另外,我反复说过美本对研究生申请冲击很大,因为美本的推荐信来自美国大学的教授们,他们一般很客观的评价学生,这样即使美本就读的学校声誉不高,recommendation letter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而中国国内高校的推荐信,美国教授们知道是假的,也就失去了参考价值。
现在不卡出身的学校还是有不少的,但是warald做申请多年,根据这几年来的形势,卡出身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我前面几个章节里提到的ucla、ucsd等,从ee到cs,现在录取的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美本美硕+国内名校了。再以UC berkeley Meng 项目为例子,2011fall第一次招生的时候,warald有背景不强的客户也被录取了,有的还拿到了3万多美元的奖学金;仅仅隔了一年,2012fall berkeley招收中国学生,就明显的偏向于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和国内很少数名校的学生了。
美国大学各个系自主招生,系主页上透露的有限信息里,永远是鼓励所有人申请、考虑各种背景申请人之类的客套话,但是教授们的“幕后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撞在这种卡背景甚至唯出身论的学校手里,即使你背景强,要翻身也很难,选校重点应该是不卡出身的美国大学;如果你来自国内名校,那你当然应该尽量申请这种卡出身的学校,这样你很挫的成绩才有胜算。至于哪些学校哪些系卡出身,哪些更为开明的考虑各种背景,需要你去研究和打听消息了,而且这类信息也如同penn cis系的招生一样,可能是一年一个样、不断变化
貌似有的人认为硕士申请就是很简单的硬件背景比拼,选校按照排名分布开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参考往年结果,以自己的背景拿usc、columbia很稳,有这两个学校的录取就已经很好了,我没兴趣讨论这些观点的优劣对错,希望本文里的道理和具体例子能对你有帮助。
留学的目的是就业。申请到某个学校读书不是最终目的,读完书以后的出路如何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选校不仅是为了拿到录取,也应该体现你对未来的规划设计。
美国硕士读1年到一年半就可以毕业了,时间很快,如果在申请阶段不考虑好、不规划好,难道你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再去临时抱佛脚?要知道,你在美国是外国人,而美国的opt制度决定了你在毕业90天之内要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