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大学的选拔流程是复杂的,但每所学校流程大体相似。藤校招生官审核一份申请材料,需要对其进行打分(一般来说,用学术指数系统Academic Index,AI对申请人进行学术打分)。主要考察六大要素,包括硬实力(高中课程难度+GPA+标化)+软实力(课外活动、文书、推荐信)。
每个要素满分10分制(最低2分),会由两个招生官进行打分,即两轮评估,比如两个招生官对某个学生的某项各打了5分,那么这个学生的这一项就是10分,如果某个学生的某项只有2分,即意味着两轮得分都只拿到了最低分1分。6项加起来才是总分60分。个别学校每个招生官打分范围是1-7分,本文主要探索1-5分的打分范围。
如满分60,中国学生能拿到46-47分,在EA、ED阶段可能会被名校录取,如果拿到47+,那么在RD阶段也有可能被顶尖名校录取。
软实力三要素的打分比较主观,复杂程度要高于硬实力三部分的打分,我们无法提前把握招生官的“喜好”。但是,如果知晓硬实力水平,你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招生官的打分。最终录取是六大要素的打分加总,所以出现一些标化满分的学生惨遭淘汰也合情合理,那就是在其他方面的分数实在拖后腿。今天,我们教大家如何从自己的硬实力三大要素推测招生官会打多少分。下面随加诚教育一起详细了解下吧!
硬实力要素1:高中课程难度
如果学习的是中国高考课程:美国大学比较认可中国高中课程的难度,可以达到4分、4+、5-、甚至5分的满分。 如果学习的是国际课程:
A-Level课程:基本可以拿到满分5分。
IB课程:如果修了4门高级课程,可以得5分;如果少于4门,打分会在4或5-的样子。
AP课程:如果修了10门以上AP课程,可以得到最高分;7-10门AP得分是4或者4+;少于7门,可以得到中等的分数,3分。 有的学生修不满10门AP课程,是受限于学校开设的AP数量,那么我们建议学生只要修满学校开设的AP课程,审核时一般招生官会理解,依然会打分4分。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修的国际课程数量要和成绩结合起来看,如果成绩不好,会对申请有影响。
硬实力要素2:GPA
学生提供的是9-11年级(初三-高二)的成绩。有两个因素会影响最后的得分,包括GPA高低和走势。 一般会将GPA成绩分为五档:A 90-100
B 80-89
C 70-79
D 60-69
F 低于60 在三年成绩单上,全A(门门课程在90分以上)学生会拿到满分5分,如果出现1-2个B,也可能达到满分,但前提是这个B出现在9年级(初三)或10年级(高一)。即意味着,想拿满分,高二年级的各科成绩必须达到全A。
GPA走势的话,招生官会倾向于成绩上升的学生。比如两名学生的高中GPA是相同的,都是3.7,其中一名学生成绩呈下降趋势,从9年级4.2 的 GPA 到11年级的 3.6;而另外一名学生的成绩是上升状态,从最开始年级的 3.2 慢慢上升到 4.7。成绩呈上升趋势的学生代表的学术潜力更高,招生官会相信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会保持这样良好的状态。
硬实力要素3:标化成绩(托福、SAT、ACT)
首先,托福成绩不计入打分项目,但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如果想要申请TOP10的顶尖大学,一般的托福成绩要在110+。如果托福成绩较低,可以在EA、ED阶段冲刺一把。
选择SAT还是ACT,没有优劣势。一般来说:
ACT分数:如果拿到35+,标化这一项能拿到满分5分,34分对应4.5,33分对应4,以此类推。
SAT分数:建议reading部分要考到680+,加上800分的数学,总分需达到1480+;如果阅读低于680,招生官会质疑你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
硬实力在总体打分中占据50%的比重,但如果软实力拖后腿,也可能在申请中被刷下来。
软实力的打造更是一门艺术,招生官的打分会更具主观性,直观说,硬实力完全由申请者本人决定,大家找中介申请,中介能帮到的就是软实力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背景提升,文书修改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学生本人的实力至少占据80%的比重,中介能帮到的作用在10%左右,不要忽略这10%,但也不要盲目夸大这10%的作用。
现在去美国读书,申请者之间标准化考试成绩和GPA等硬性条件竞争更加激烈,硬实力也失去其作为单一录取标准的地位。由此,“软实力”受到越来越多名校招生官的认可。
作为软实力的一块重要内容,课外活动能充分
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成为美国大学考察学生的一项重要参数。在申请美国大学本科所要填写的通用申请表(CA)的第四页,留有10处空白部分需要申请者填写自己从初三到高三参加过的课外活动。
美国大学招生工作中,招生官首先看同学们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和GPA,接下来就该关注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了。
通常以下面的12项指标作为衡量标准:
1.是否具有影响力。例如,使参加社区服务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使他人的生活产生了变化。
2. 开发一项有价值的产品,或是对一个活动做出重要贡献。例如,同学们为自己的学校或活动创建一个新网站或者在自己的学校组织一次演讲。
3.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培养出一种技能或天赋。例如,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不错的乐器演奏者。
4. 是否达到了目标。例如,同学们创办了一支支教团队。
5. 成为一些重要活动的创始人,总裁或者“第一个”。例如,同学们成为一个新的读书俱乐部的创始人;辩论队的队长;成为第一个被当地报纸付薪聘为摄影师的高中生等。
6. 担任某个运动队的队长,是团体运动冠军队的成员,或是单项运动冠军。例如,对于任何常见的运动:足球,垒球,篮球;或罕见的运动:射箭,定向越野,飞镖,潜水。
7. 通过几年的努力,从普通的成员上升为领导级别。例如,大家初始是一名普通的团队成员,数年后成为了首席指导老师。
8. 改变一个组织的性质或使其更好、更有效。例如,同学们成功地组织了一次校际艺术交流。
9. 在组织、团队或项目中有突出的贡献。例如,同学们为自己学校的演出创作了一部戏剧,结果赢得了全国的注意。
10. 赢得一些奖项,荣誉,报纸报道,排名,或是同学们出版自己的作品,亦或是收到感谢信。
11. 能力,效率,高能级,冒险性,责任感,好奇心,毅力,合作,持续的承诺,成熟,个性,激情和专注。
12. 同学们表达对生命和他人给予的兴趣,帮助家人和社会,或者珍惜感恩每个自己拥有的机会。
但如下这几类活动,最不受美国大学招生官看好,或者最为普通的四类活动:
活动1:自学新学期课程或者AP课程
有些好学的学生对新知识求知若渴,会主动学习新学期的课程。平心而论,这么做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我曾经见过一个学生自学AP课程,在没上课的情况下就通过了考试。尽管这种勤奋的精神看似伟大,但是,如果你思考一下,因为自学你错过了多少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互相讨论、互动的乐趣,这样是不是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呢?
活动2:去大学上“全科课程式”的的暑期学校
去理想的学校读暑期学校能为你的申请加分,读个暑期学校肯定不是坏事,但你也因此错失了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间和机会。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读计算机科学专业,那么编程夏令营肯定比去康奈尔大学暑期学校对你更有帮助。诚然,对有些学生来说,这种“全科课程式”的暑期学校有助于提前适应大学生活和课程安排。但是不要陷入以下误区:若你想申请耶鲁,千万不要以为读上了“耶鲁全球学者计划” 这种看似竞争激烈的暑期学校,就会对你申请耶鲁加分。
活动3:义工旅行
不是说社区服务是在浪费暑期时间。只是说这种“义工旅行”大多千篇一律,蜻蜓点水。让招生官看到你对某项活动或事物长时间的热情和付出,会比这种拍照打卡式的义工活动强得多。这样你既能真正做些实事,也对申请本科更有帮助。
活动4:休闲娱乐型夏令营
夏令营是个非常有趣且能结交新朋友的地方,很多寄宿夏令营营员都会回到营地当辅导员。但是如果你已经超过十六岁了,那你就需要转移一下你的兴趣与激情了。很多高校招生官认为学生们应该参加比夏令营更有教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活动。
南加大大中华区招生官对中国学生这种相似的课外活动感到很是头疼,他谈到:“很多学生将这些活动经历写进了文书中,不仅题材雷同,连开头都很相似,都是“下着雨的清晨,我们来到了某个偏远的小山村,山里的孩子们物质虽然贫乏,但是都很单纯、快乐,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对于美国名校来说,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更重要或者学生必须做些什么,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但是大多数学校希望看到一个短小而集中的活动目录,并且希望了解的是:你有多么投入、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又给予了什么,很多美国学校还希望学生从高一到高三都坚持从事一项活动”。
鉴于目前很多学生都去敬老院、做支教,这样的活动究竟有没有含金量呢?“很多学生在被美国名校拒绝后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成绩达到要求了,也做了课外活动,为什么还是申请失败呢?实际上他们的申请材料暴露出这样一个弊端:课外活动缺乏个性化,思维雷同,千篇一律。大家一窝蜂都是去敬老院、去做支教,这就容易造成所做的慈善非常没有特色,美国招生官一看就想:中国高中生的孤儿院和敬老院又来了。”
你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未来大学申请方向来选择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在这里,列举了几项活动,供大家参考:
1.辩论队或虚拟法庭
参加辩论队及虚拟法庭能够帮助你提升思辨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辩论赛不仅在中学阶段风靡,而且在大学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活动。
2.艺术类活动
演奏大提琴、演出戏剧或者富有绘画才能等。
3.多元化俱乐部
跨文化交流组织、多种信仰研习小组,甚至异性恋同性恋大联盟以及残疾学生互动会。
4.体育类活动
你可以尝试一些罕见的运动,比如射箭、定向越野等。
虽然美国大学招生录取重点在留学文书等软实力材料上,但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标准化成绩(GPA或托福)等都不达标,那你可能连被筛选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在保证或提高标化成绩的前提下,规划好活动,才是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