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我觉得转学是值得的。但值不值也的确是因人而异的。虽然我不能给你更多更具体的建议,但是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一. 你是怎样申请到世界名校的呢?
高考后在国内一所985高校读社会工作专业,大三下转学美国综排TOP50,专业排名TOP10的学校学心理学专业,转过去六十多个学分,免上了一些心理专业毕业要求的课。后来辅修了个数媒小专业,在心理实验室和人机交互当research assistant, 拿到两个含金量较高的推荐信,研究生申请到不错的人机交互项目。
本科(转学前):四川大学;社会工作;GPA:3.50;托福:102,SAT 2000+
转学专业:心理学
录取结果: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雪城大学(小奖),UIUC,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最终选择院校: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GPA:3.78
研究生:人机交互方向
录取院校:西北大学-EDI项目;卡内基梅隆大学-METALS项目(小奖);康奈尔大学-IS MPS项目
Waitlist:纽约大学-ITP项目
最终选择院校:康奈尔大学-Information Science MPS 项目
二.本科转学动机和历程
【不念不忘】
填高考志愿后我和家人商量说如果掉到第三志愿我就转学出国。不多不少,川大正好是我的第三志愿,调剂到一个最初看来前景不太乐观的专业。当时的一句玩笑话在我大一春节和家人吃饭时再次被提起,我突然有些心动。尽管当时只是一心想到要转专业,但是试听过一些想转的专业的课,很难说给了我很强的动力仅仅转专业。
另外在大一最初的“无为而治”阶段,我偶然间听了一场讲座,为了给自己一个契机找回激情和斗志,我报名了为期七天的集训。那几天充分体验了一把集体意志被正能量化的体验。端着惯有的怀疑论者姿态以及也尽力尝试了空杯心态,依然有些格格不入。不过那几天想起了很多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被身边一群打了鸡血的同龄人感染到了。正好也是那个寒假,我脚踝处长了个莫名其妙的瘤子。第一次手术后活检报告显示是“不能排除x癌”。当时我年少无知少见多怪,以为体会到和死神拉锯战的经历。脚做了手术动不了的时候,有了再一次思考人生的机会,思考“如果有可能的“未来。
以上种种机缘,以及一些我暂未言明的小动机,让我最后做出转学到美国,并专修心理学的决定。在申请结果出来之前我都没有在社交网络上公开提过,一是觉得很多事是不确定的;二是不希望被太多人“关心”而产生一种压力感。
最开始也给自己定了很高的目标,为GPA患得患失,为托福成绩寝食难安,为SAT忧心忡忡。也有很多次骑车在宿舍和自习室间风里来雨里去,把自己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渐渐地,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沉没成本太高,所以割舍不下,也许这原本就是一个错误。即便后来调整心态后继续向前,却也不是最初执着的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不念,不代表后悔。我不念叨出国,可我这两年为转学所做的努力问心无愧。
不念,不代表遗忘。一位喜欢过的公众人物常说 “越努力,越幸运”,很长一段时间都受他的“鸡汤“鼓舞,高考前就说希望5年后能认识他。再后来申请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正好来学校做讲座,那时候再回头想想这些事,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谋乎其上】
“谋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度成为我大学做很多功利或不功利的事的指导思想。
我一开始只是不想大学过得太颓废,那就得给自己定个目标啊。至少这个过程自己不会退步吧。转学出国,进全美TOP50是我的目标,于是我把目标又定高了一些,TOP30。
人通常情况是接近目标,鲜有超额完成或者超标完成。反正奔着这个目标,我GPA一路刷上去了,大一拿了奖学金,参加了一些比赛;大二据说专业必修是第一,但是自己退了几门专业必修,连评奖学金的资格都没有…不过本来就算有了奖学金也会算是一笔意外之喜,既然不是初衷,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为了考托福,英语能力自然也提高了些。四六级都是裸考,也给外国志愿者做了向导,到互联网留学平台实习过,后来选的英文演讲课也比较自如了。总之,这些都是一些附加值,属于谋乎其上的一些奖励。
两年,两次只身前往香港考SAT;三次托福根据地换了又换,考友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有时候压抑地在自习室泪流满面出来给哥哥打电话痛哭一场后继续死磕;有一次申请过程出了状况打了几十个电话解决不了在学校食堂外忍不住抽泣;即便拿到offer后依然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不读研再出去?为什么学心理学?那个时候说了很多不一样的答案,我想我现在已经验证过了。
有春季入学的学校不多,申请的时候从有春季的学校里选了七个心理学TOP20的,陆续来了五六个offer后就发现因为不够自信申得太过保守,这个结果已经远远高于我的期待。那时间确实是陷入了梦寐已久的择校的幸福烦恼中。
三.研究生申请经历
刚转学到美国的时候适应了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因为知道自己转学心理学是为了往人机交互方向申请研究生,就开始了解申请的要求。基本需要的材料和申请本科差不多,都是自荐信,推荐信,GPA,成绩单,有些要求GRE成绩,有些依然要求美本申请者提供近两年的托福成绩,因为对英语交流要求较高。另外人机交互项目跟设计相关,于是大部分院校会建议提供作品集,有些要求提供网站链接,有些希望提交PDF文件。
和国内本科不同的是,美国尤其是科研相关领域会有大量给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当研究助理的机会,有些会得到学分,有些甚至可以拿到工资。
对于有意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成为实验室研究助理有一个科研经历,深入了解一个研究,以及跟教授互相熟悉争取拿到推荐信可能是更现实的好处。我在刚入学就约学校人机交互实验室的教授聊过向他征求选课建议,后来再申请进入他的实验室工作他居然还对我有印象,把我介绍给他的一个研究生跟着他做项目也比较迅速。在申请成为研究助理的时候一定要适当表现自己的兴趣和执着,当时还有别的申请者也想进这个实验室,但是教授回得比较慢,而且我在跟那位研究生面试后又发邮件follow up了再次表达了强烈的意愿表示对他的研究项目的兴趣以及我能做什么。这些其实跟申请学校的时候写“why this school” “why you”部分异曲同工。
同时我也挑选了一些我感兴趣的心理研究,给负责教授发邮件申请成为research assistant。第一学期申请不太顺利,因为没上太多心理学的课,而且回答教授给的一些申请问题时质量不够高被拒过一次,后来上过一些课后再申请就提前去查好教授研究的领域,把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往那个方向靠,基本上就百发百中了。最后这两个实验室的教授都成为我申请的推荐人,一个曾经在CMU上过学,一个和CMU的一些教授有过合作,他们两个都跟我申请的这些学校的教授多多少少有些交集。我不知道他们这些关系对我的申请影响有多大,但是建议大家尽量找申请方向相关的,以及领域内稍有知名度的人写推荐信。
早做准备提前收集信息对于成功的申请是很有必要的。我在后面两个学期选课也会考虑这个课是否能为我增加作品集的项目,或者这个课的老师有没有可能成为我的一个有力的推荐人。听上去可能很现实,但是这就是美国的申请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合理地去布一些局无可厚非。
当然也有时候仅仅一开始想提前学点相关课程,最后会发现受益良多。我在大四就选了一门工院的Human Factors, 这门课在早上八点,冬天的麦迪逊早起着呢很艰难,但是我还是尽量每节课都去而且坐第一排,下课会找机会跟老师沟通,也会去教授的office hour探讨教材的一些问题。因为学得太认真,那门课期末在两百个工科生里面考了第二,让我喜出望外,而且这个教授也欣然同意给我写推荐信。西北大学EDI项目的申请文书有几个具体的专业性的场景问题,我在自己回答后拿给这位教授看,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提的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这份文书能够在其他申请者的回答里脱颖而出。
作品集作为人机交互申请的另一个重头我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如果有条件有资源还是建议大家找专业的前辈咨询,及时给出项目意见和设计意见,避免返工费时费力。我当时由于跨专业申请没有很solid 的项目可以放,就自发地做了一个case study 分析,肯定是多方位参考了网上的其它作品集,但是这个查找和探索的过程真的相当浪费时间。如果准备时间不够,建议找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咨询怎么把自己已经做过的项目包装和改良以用于要申请的项目。
对于各位要留学的小伙伴,我想说,如果你想冲击好的学校或者说你想在申请中更有把握,我其实还是比较推荐大家去找中介留学机构做半DIY的。当然要找那种比较靠谱的机构了。admitwrite平台大家就可以考虑一下,他们的导师都是和我一样有名校背景,并且非常认真负责而且很有经验。他们还提供单独的文书服务,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看。
这里我直接介绍下Admitwrite,毕竟他们广告做的不多,全部搞服务上了。首先同专业名校导师匹配是他们很大的优势,这是很多机构完全做不到的。再来就是价格方面,他们能做到2万的全套半DIY价格(对比传统中介4万+),全因为成本架构的优化。因为市面上中介的线下门店运营成本,以及销售中间环节提取的佣金,都是对学生的申请没有作用的。因此Admitwrite成为首先的一批互联网留学的开创者,就大胆地略去了门店运营成本和销售人员成本。工作重心全都放在优秀的师资及更好的申请服务机制上,因此好的服务吸引到了很多学生选择他们。
四.申请中的面试
有一些项目会要求面试,形式可能是提前录好视频,可能是在某个时间在线限时视频回答面试问题,可能是电话面试,也有可能是被邀请on-site面对面的面试。这几个我都经历过。
NYU的ITP项目就要求提前录好视频,我当时为了效果还手绘了分镜头,设计了场景和台词找我学传媒的朋友用专业摄影机帮我拍摄剪辑的。
后来也被邀请去现场面试,群面的面经可以在这里找到:
1point3acres.com/bbs/fo
康奈尔大学是在线限时视频回答面试问题,有些面试问题在一亩三分地能找到,但是我当时拿到的问题面经上没有,具体问题不太记得了,但是问到自己相关的问题时我就把文书自荐信上的一些说法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来回答。
西北大学在一些学校都发offer了后才邀请电话面试,面试官很亲切,问的问题也是围绕你的申请材料来的。我跟她聊了聊我的作品集,同时自己引导话题到个人规划上,听得出来她对我的一些想法很认可当即就表示了西北大学跟我的契合。
这些面试会有技巧,如果能找经验丰富的前辈具体了解面试问题和技巧以及学校的“口味”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我记得之前在Admitwrite带过一个学生,对面试真的是超级紧张,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口语不太自信,我当时对他的辅导就是一定要在register, 也就是语域上符合面试领域。因此主要是在专业用语上多下功夫,因为他是学霸型的,自己的research interest比较强,因此我也建议他突出这一点,尽量把面试官往这个突出点上去引导。然后面试方面他不仅咨询了我,因为我是人机交互专业的,他还去对应咨询了admitwrite上应用心理专业和CS专业的导师,也都是面过他要申的学校的。我不得不说他很用心,而且确实得到了前辈的直接经验,也因此让他面试做足准备,更有底气,也少了一些紧张,最后面试没有掉链子。
五.如何高效申请
第一:提前准备,收集信息。
在有留学这个念头的时候就早点收集信息,而且是有针对性的问相关项目的有经验的前辈,毕竟申请方向不同,学校不同,或者国家不同,要准备的内容和标准都相差甚远。在Admitwrite平台上有不少导师的学校和专业是直接对标的,因此前期咨询他们也不错。
第二:重视标化分数,专心提分。
不要把托福,SAT或者GRE考试的战线拉太长,这三个我都考过,短期集中地攻破难关最容易出效果。基础差地好好背单词,缺技巧的就针对性地上课或者练习,查漏补缺做好自己的一份错题分析集可能也有帮助。
第三:文书要早日布局。
找谁拿推荐信要尽早想好,如何建立联系留下好的印象,他能侧面介绍你的哪一方面,这些问题都要提前想好,早点行动。关于自己的PS或者SOP,也要精心打磨,一定要拿给有经验的前辈或者朋友再三修改。像Admitwrite的修改服务就很良心,都是30天内不限次修改的,这个概念也许没准备过文书的同学不清楚,修改一定是文书很重要的环节。这个修改包括内容上的压缩和延伸,Admitwrite的导师拿到学生的初稿,会很清楚地看出首稿的症结在哪里,以此来“活文”,而外籍文书导师则负责将最后的文章美式化,让招生官能读得顺畅。
第四: 选校合理,对各种截止日了如指掌。
前期选校规划如果能掌握大量往届申请者的信息比较利于清晰地定位。成绩提交,网申截止等等可能都有不同的截止日,最好有人协助和提前提醒,很多人都因为错过了deadline 与女神校擦肩而过。像Admitwrite的申请导师和班主任就充当这样了的角色,保证申请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五:心态要好。
每一次申请完我都避免进入一种焦虑地等待状态,因为我知道自己尽力了,能做的都做了,“尽人事,听天命”。本科转学申请完我就出去游山玩水了,研究生申请完我就开始了实习,为自己职业发展做准备,另外如果能在最后决定学校的时候有一点行业的工作体验,可能也能作为选校的一个参考吧。就算最后没有去最理想的那个学校,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复盘,反思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有没有可能在以后申请工作的过程中避免,同时思考怎么把现在手上的牌打好,如果一个人弹性复原能力强,是成长型思维,那他最后整体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向上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