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志愿表上的高校名单还在按部就班地更新,港城大突然扔下了 “重磅彩蛋”一边宣布退出高考统招“大群”,另一边抱紧美国哥大大腿,打破常规招生模式,顺便牵手美国藤校,这“一石二鸟”的操作,到底几个意思?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简称“港城大”)宣布2026学年起,退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统招)”,转为“内地高考单独招生”,录取不占高考志愿名额,以“择优录取”为原则,各省市不设名额上下限。
此前香港仅3所高校参与统招:香港中文大学(提前批)、港城大(提前批)、香港珠海学院(2023年加入,普通本科批)。香港中文大学明确26-27学年参与内地高考统招,香港珠海学院暂未公布新学年的招生方式,港本申请更倾向“独立申请”。
此变动呼应香港特区政策:2026/27学年起,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生自费名额上限从本地学额的40%提至50%。港城大借此扩大选材范围,吸引优秀内地生,属重要机遇。
独立招生两大核心优势
为内地考生拓宽升学赛道
选拔标准更灵活 综合素质成“加分项”
独立招生综合考察高考分数、申请材料、面试表现及综合素质(学科竞赛、科研/社会实践、语言能力等),非仅看高考分。分数接近顶尖但单一竞争不占优的学生,可凭综合素质“弯道超车”。
不占统招志愿 多一次“冲刺名校”机会
学生可同时填报内地志愿与申请港城大,互不影响:未录取不耽误内地升学,录取可自主选择。对河南、河北、山东等高考大省学生利好更显著——过往统招名额有限,独立招生下,综合实力达标即可获公平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城市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简称“哥大”)合作了十余年的的双学位项目,2026-27学年起首次面向全球高中生招生,内地生可直接申请,4年获两校学士学位。
申请提示:三类学生不可申请
同时申请哥大CC(哥伦比亚学院)或SEAS(工程学院);
近三年被CC/SEAS拒绝;
已申请CC/SEAS早申(无论结果)。
时间节点:2025年9月25日已开放申请,需在2026年1月2日前提交申请;
申请通道:需通过港城大官方通道提交,不可通过CA(Common App)系统申请。
项目录取难度高(目前哥大在读联合项目仅54人),需提前准备。
要求说明:
面试:占比关键
邀约:2026年2月15日;
时间:2026年2月中-3月中,线上30分钟(哥大+港城大代表面试);
内容:个人经历、学术计划、专业主题,考察逻辑与表达;
录取通知:2026年4月1日。
学术材料:成绩单需完整
提交近3年+本学年高中成绩单,非香港/美高体系(如内地普高)可提交认证翻译件(含10-12年级+高考成绩)。
标化成绩:语言成绩有硬性要求
SAT/ACT:2026 Fall不强制,提交作参考,不提交无劣势;
语言成绩(非英语教学体系必交):雅思7.0(单项6.5),托福100(阅读23、听力23、口语22、写作26);
可凭SAT/ACT替代语言成绩,但学校保留补缴权利。
推荐信:2封
需由熟悉学术表现的老师、校长或升学指导撰写,不超过2封,重点体现学术能力、潜力与综合素质。
亚洲留学 把握关键方向
尽早规划独立申请:港城大独立申请2025年11月中开放,提前备材料(个人陈述、推荐信等),平衡高考与综合素质;
精准匹配双学位项目:严守申请时间与资格,提前练面试,确保材料达标。
未来香港高校录取更重“个性化”与“综合素质”,学生需主动关注政策,提前规划以占优势。
面对香港高校日益激烈的申请竞争和多元化的选拔标准,内地优秀学子在规划升学路径时,需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充分的准备。
香港城市大学的政策变革,不仅是一个信号,更是一个提醒:在追求顶尖国际化教育的道路上,单一选择的风险正在增加,而多元规划则能带来更多保障和机遇。
除了香港,亚洲其他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其世界级的大学、优质的教育体系、相对友好的学费及生活成本、以及高度国际化的环境,成为越来越多内地学生和家庭的重要考量。
这些国家的顶尖学府同样看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英语水平(通常要求雅思/托福)和综合素质,其申请流程也多为独立招生或国际课程通道。
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在众多优质选项中做出最优选择,并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考试、背景提升和申请材料准备,将是未来升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