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站式升学服务平台

美国拨打:562-449-5356
  1. 首页
  2. SAT课程考试
  3. SAT不利穷人?这个嫌贫爱富的社会里标化成绩是最公平的指标

SAT不利穷人?这个嫌贫爱富的社会里标化成绩是最公平的指标

近来,标化考试的批评者有很多理由欢呼雀跃。今年秋季学期,超过四分之三的高等院校不再要求申请学生参加SAT或ACT考试,创出历史新高。可免考GRE的博士项目数量从若干年前的屈指可数达到如今的400多个。

麻省理工学院宣布恢复标化要求的决定似乎与近年来主流趋势背道而驰。麻省理工学院招生院长施密尔(Stu Schmill)称此举原因在于,“不考虑SAT/ACT分数,往往会增加学生证明其MIT学术预备程度的社会经济成本。”事实证明,取消SAT对低收入背景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而不是相反

由于富家子弟的SAT或其他标化考试均分往往超过家境贫寒的学生,显得麻省理工学院结论有悖常理,家庭背景和SAT分数之间的相关性介于0.25到0.40之间,该数值具备统计学意义但绝非完美。尽管如此,这足以让部分研究人员将标化考试视为又一项仅能衡量考生富有程度的指标。(ACT测试的技能与更广泛使用的SAT相差无几,支持或反对两个标化考试的论据也基本类似)

但是,我们从SAT分数观察到的收入差异并非考试不公的证据,这只能证明社会存在不平等!标化考试衡量的是学术预备程度差异,包括撰写流畅语句、理解繁杂段落、以及解决数学难题在内的各种能力。SAT并没有在这些学术技能上制造任何不平等,标化考试只不过将这种不平等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正如扔掉温度计无法改变天气,抛弃考试本身也不能弥补孩子的学习存在根深蒂固的机会不均等。

富家子弟并没有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通过昂贵语培课程等捷径获得SAT高分。尽管语培机构营销有术,但标化培训的提分作用不过尔尔。相反,家境富裕学生的高分反映出一个更为持久和普遍的问题:这些学生终身受益于学习机会的不均等。正如发展科学家长期追踪的那样,贫困和种族主义通过无数种方式侵害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影响其大脑发育。在德州大学发展行为遗传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标化测试分数,早在2岁时就落后于家境优渥的孩子。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录取动态:

到了18岁,一直以来享有物质、社会和文化优势的孩子在学术技能测试中表现出色完全不足为奇。事实上,相比家庭富裕程度,学术技能对孩子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招生的大范围研究中,在控制SAT考分后,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更佳成绩毫不相关。但在控制家庭背景后,SAT分数依然能够预测较出色的大学成绩。

放弃标化考试无法改变那些系统性剥夺部分少年儿童获取清洁用水、营养食品、绿色空间、安全社区、亮堂教室、出色教师和丰富文化体验的不平等政策。这样做只会剥夺一个让我们能够看到当前政策结果的强有力工具。颇为讽刺的是,美国疫情带来的深刻教训是:没有检测就不能发现问题,更无法解决问题;到了高等教育领域,疫情反而加剧了抛弃测试的运动。

有钱学生不但考出较高的SAT分数,在招生委员会用来挑选学生的所有其他方面,他们往往也表现得更好。个人文书?相比SAT分数,其写作风格和内容与家庭收入相关性更强。推荐信?其好坏直接取决于任课教师的阶层歧视和种族偏见。甚至连如何请老师写推荐信也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社会资本。

不少标化考试批评者要求高校招生官注重申请学生的高中绩点。但低收入学生的人均成绩也相对较差,尤其是那些父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此外,一般而言招生官除了考虑学生的成绩,还有他们上过哪些课程。并非所有孩子都有机会接触高阶课程:例如仅有不及半数的美国高中提供微积分课程。家长的亲身体会是孩子运动队、志愿者岗位、出国游学和暑期实习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一个学习机会普遍不均等的社会,谋求一个既能考察学生“成就”,又不为其先天优势所动的衡量标准实属缘木求鱼。

取消任何录取要求势必更加依赖其他招生因素。如果包括学生文书、推荐信、以及课外活动在内的其他招生标准与家庭收入的相关密切度超过标化分数,那么放弃标化分数其实将竞争优势更偏向于有钱学生。这就是2020年暂停标化要求后麻省理工面临的窘境。其他疫情期间弃用标化要求的高校很快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宣布恢复标化要求时,麻省理工强调该校要求苛刻的本科项目的特殊性,包括所有学生都通过两个学期微积分必修课。因此,标化考试的作用或许仅限于这样一所高度重视数理的精英院校。不过,针对其他类型本科院校和其他教育阶段的研究也发现,标化考试有助于提升低收入群体学生的入学率。佛罗里达州一个K-12学区对其所有二年级学生采用标准化测试,结果入读资优班的低收入和黑人学生大幅增加。此前,能否录取资优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推荐,正如高校申请人的推荐信,这类主观评价可能受到教育者成见的影响。 

同样地,当密歇根州要求每一名高中生参加ACT或SAT考试时,入读四年制大学的低收入学生数量有所增加。这些研究表明,其实最好的政策可能就是让尽可能多的高中生参加SAT考试,而不是完全弃之不用。虽然标化考试或许做不到最公正,但其公正程度超过其他任何标准

公正使用标化考试确实存在障碍,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予以解决。目前,SAT或GRE的考试费贵得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大学申请费同样如此。免费、便捷并普及标化考试(以及相关语培课程)有助于消除这些障碍。

然而,不管学术界人士承认与否,获得麻省理工(以及同类院校)录取资格的孩子日后人生际遇将远超同龄人。面临趋之若鹜的众多申请人,即使全美顶级院校中唯一要求申请提交标化分数的麻省理工也承认,标化分数并非录取核心因素!对此MIT招生院长通过招生博客解释道:

坦白说,在我们综合评定过程中,标化分数谈不上核心因素。我们并不偏爱满分学生;事实上,一旦通过其他多项因素分析证实某个申请人的学业准备已经就绪,我们根本不会考虑其标化分数,尽管有些朋友从我们的统计数据可能得出相反结论。高分本身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学生还需要在高中阶段表现出色,并与麻省理工高度匹配,这包括应对挑战的坚韧性和利用资源的主动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会仅凭高分筛选学生,只有当考分有助于我们判定申请人的状态不但足以在MIT生存,还能茁壮成长时,我们才会对此予以考虑。

对于以上表述,或许可理解为标化分数只是获得精英名校入场券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于麻省理工这样的学校,国际生的SAT起步分数线可能是1500-1550,只有越过这个门槛的申请人才能获得招生官的认真对待:即进一步考察其高中阶段表现是否出色(高阶课程以及整体GPA)、以及课外活动状况来证明其“是否与学校愿景高度匹配、是否善加利用资源、以及是否具备坚韧性”。

因此对于家庭条件普遍较为优越的中国学生来说,撬开名校大门的最好策略就是在拿到标化高分的前提下,通过课外活动获取竞争优势。

然而,最终大家必须认识到,改善四年制精英院校的招生政策远远不足以解决更广泛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把注意力聚焦于如何赢得入学竞争导致我们忽略这场竞争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个社会,我们该为那些未能在惨烈学术竞争中胜出,或自始至终没有兴趣参与竞争的学生做些什么?

毕竟,只有不到半数的美国高中生入读四年制高校。近年来,没有大学文凭的美国人各方面生活都在走下坡路。他们挣钱更少,病痛更多、健康更差、还比其父辈更早去世。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美国社会的瓶颈。标化考试可以让穿越瓶颈变得更公平,但我们还得考虑如何拓宽瓶颈,为更多人提供多样化的机会畅享美好生活,无论他们能否获得麻省理工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