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站式升学服务平台

美国拨打:562-449-5356
  1. 首页
  2. 美国留学背景项目
  3. 美国留学中学生背景提升规划

美国留学中学生背景提升规划

如今讨论国外的学校或者专业中国人数量也许是个过时的话题,毕竟很多学校的中国人数确实已经超出预期。但依然有些家长和学生在择校的时候会不禁考虑,这个学校中国人多吗?这个专业录取中有多少中国学生呢?能不能推荐几所中国人少(多)的学校?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加与日俱增是个不争的事实。
据Statista.com 的统计,2018-2019年学年,在美国就读大学的中国学生已达到36万9千。

其中,商科和管理是众多中国学生的首选专业,紧随其后的是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在这众多的留学生中,名校依然是大家向往的,但随之而来的疑惑便是,如果这个学校是所谓“清华大学”–清一色华人的大学该怎么选?

大家随手一查就可以看到网上流传着很多美国水项目列表。这些项目几乎都是耳熟能详的一些知名大学的项目,而这些项目也多为中国人首选的商科类。对于出国为体验不一样的文化环境的同学和家长,难免有被坑了,项目很水的感觉。但其实,大不必有这种嫌弃本国同学的 “自恨”心理。试想在36万本科、研究生大军中想要寻求中国学生少、教学质量高,自己的能力又能匹配的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中国人扎堆名校名专业,恰恰说明,中国学生的素质高,生源过硬。这些学校的申请条件,并不会因为生源地而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中国人多”的事实,难道不是从侧面说明我们中国留学生的竞争力强吗?例如世界名校,长春藤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常被吐槽有些专业水,但还是一直在每年的各项学校排名中名列世界前茅,学术质量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还一再看好。

我们再打开CS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Computational Data Science专业的校友页,仅从名字观察,在2015届58名毕业生中,中国人就有48位,而这58名学生全部对应着相应的工作或者博士项目。几乎百分百的就业率,严格又实用的课程设计,即使中国人扎堆,也是大家挤破头申请的最佳选择之一。

当然不可否认有些项目的申请门槛确实不高,或者课程含金量差,但这并不是中国学生多造成的,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家庭来说,也不见得会选择。可见中国学生扎堆的专业或者学校跟项目本身水不水并无关联,不能单纯用中国学生人数来判定。

反而,中国学生多也有优势。优秀的中国学生在一起可以形成庞大的校友网络,这对不管是之后是否要回国或者在美国工作的毕业生都会有帮助。中国人多的学校周围各种设施和食宿也会相应更完善,课余时约上三五好友吃顿中餐,去个KTV,也可以说在异国他乡聊慰思乡之苦。可以理解的是,有些家长就会担心孩子只和中国人抱团,不能融入美国生活,英文水平无法提高。而事实上靠留学美国带来的正面英文提高非常局限。只有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才能充分利用这种所谓的语言环境。所以环境只是一个方面,而真正影响英文水平的是学习态度,不是我们周围的同学朋友是不是美国人。

中国人多的项目不代表是水项目,一个项目或学校水不水,有多项评判。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2011年中国学生人数不到3000名,而今年2月最新统计,中国学生已达到6000人,稳居中国学生高比例排行榜前三。但UIUC同时也有很多久负盛名的学科,工程学院是全美乃至世界顶尖水平。在此学习和工作过的校友中有28位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很多普利策奖获得者,麦克阿瑟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等等。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钱崇澍、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台湾导演李安、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张纯如等等都毕业于该校。如此看来,中国人多并不影响UIUC在学术界的水平和评价,并且,还能自豪地说一句,我们校友中知名华人和科学家非常多。

因此,抛开中国人多的这一点影响因素。建议同学们还要考虑:
1. 学校课程设置,特别是可查询capstone课程,这可直接体现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
2. 平均录取分数,标准化成绩和GPA是很基本的参考标准,周围同学的平均水平提供了自己是否被录取的参考。
3. 就业率。若有毕业生去向统计则更能反映就业情况。
4. 伴随就业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该专业在未来你所寻求领域的一个知名度和口碑。有些在美国不差的专业却在国内口碑不好,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横向比较,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提前的预想。

选校选专业是门学问,如果有这方面的困扰,还是建议多研究,向前辈和专家咨询。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选择发展前景明朗的专业,将留学生活在起跑线就规划好。同时,打破舒适圈,试着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多感悟和体验,即使周围同学都说母语,看到的依然是和以往不一样的风景。

众所周知,常春藤从来不缺申请人,而我们也经常听到如果学生被一所藤校录取,也一定会收到其他几所藤校录取的Offer,这也说明美国这些排名靠前的学校的选人标准,是差不多的。除了申请必备的核心材料:SAT/ACT、AP、Toefl 专项这些考试,平时成绩GPA,文书和推荐信,还有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也是学校在进行预先录取EAED会考量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课外活动不像学术和成绩部分,有具体分数来显示的,课外活动多是有一些主观色彩,那究竟藤校/TOP30的名校喜欢什么样的课外活动?高中学生(9-12年级)应该怎么来规划自己的课外活动呢?我们今天来一起探讨一下。

为什么美国学校招生官要考量课外活动?

根据对美国TOP250的大学统计调查,关于录取申请者时考量因素的统计中可以看出,30%是基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剩下25%是文书,20%是成绩,15%是SAT等考试,10%是推荐信。
学生在学校其实除了部分时间在上课/图书馆/实验室,其实更多的时间都是自主规划的,而学校招生官则是想了解他们录取的学生,除了学术兴趣,非学术兴趣都在哪里?以此来评估申请人对学校的潜在影响有哪些。

所以课外活动可以帮助招生官从兴趣、技能和性格,更全面的了解申请者。一个学生究竟是只会演奏某种乐器,还是可以在学校创办一支乐队?是否参加过社区活动,担任领导角色?是否在参加数学竞赛的同时,也对运动感兴趣?这些课外活动的组合,可以让招生官更全面的认识申请者。

课外活动的分类和选择

课外活动一般分成已下几类:学校活动/社团、实习/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夏校、学术研究类、竞赛类、艺术类和体育类。

学校活动主要由学校主持,在校园进行和老师支持的活动,一些常见的活动包括:

学校校报/年刊/年报

学生会及活动

运动队

乐队、乐团和合唱团

学校剧院节目

学校社团和俱乐部,比如机器人俱乐部等

实习/工作主要是指进入企业进行短期的工作,而如果学生能在本科前进入目标专业所在行业进行专业实践,可以向招生官证明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热情,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主动性、领导力和问题解决等“软实力”技能的展现。

社区活动是在社区进行,包括社区剧院、养老院、城市运动队或社区艺术团体的活动等。志愿服务也是常见的课外活动类型,比如一些活动、表演和运动会等志愿活动,但注意如果学生只是在高一/10年级暑期的某个周六下去去参加了一个博物馆志愿者活动,那这个活动在招生官看来就是一个不那么印象深刻的活动。但如果能确保志愿活动是一个持续,长期且有进展发展的,则会更加夺人眼球。

夏校、学术研究和竞赛类等课外活动,也是要根据申请的专业和学校不同,而与选择的做长期规划,切莫只参加一下,浅尝辄止,只求宽泛的参与,缺少专业的深耕。

什么类型的课外活动更能让申请者脱颖而出?

我们在之前的讲座里分享过一个学生的例子,因为爱好写作和阅读,所以自己从中学开始进行博客撰写、人物采访、写书发表,最后也拿到了一所美国加州顶尖藤校预备校的录取。而她的课外活动,则是证明了:好的课外活动是要遵循从兴趣到志趣,最后偏向职业化和生涯化的角度来挂钩的,并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一个创造者。

一个横线:就是知识面广,兴趣多

一条纵线:就是对一个或者两个课外活动有非常深入和长期的兴趣

根据统计,被藤校录取的学生,都是拥有2个2年半以上课外活动的,比如一些国际化的活动,而非简单局限于学校的事情,特别是国内学校的一些中小型活动往往是招生官也很难理解的,比如常见的校内诗词大赛和演讲比赛等等。

同时,课外活动的类别越分散越好,比如一个是长期的科学研究项目,一个是帮助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因为分散度越高,说明学生的兴趣广泛,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强,所以在选择志趣培养的选择时,要考虑T型选择分散度的因素。

再者,课外活动的时长要有频率、持续时间长。不论是参加赛事还是练习乐器,都要选择有权威性的,且能持续参加的,并不要仅着眼于国内的“不太知名”的赛事,而是选择一些国际化且成熟的活动和比赛。

而具体的活动则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性格来选择,结合优势学科,也可以通过一些测评来更科学的选择和判断自己所长。

中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规划表参考

最后有一个给中学生的课外活动规划表,仅供大家来参考:
Grade
年级
Goals
目标
Programs
可申请项目
9年级
学术:提高英语,保持高GPA
活动:
1-2段高质量社团参与经历
通过与长辈和导师沟通,了解不同行业特色和自己兴趣所在
深挖自身,找到能持续的课外活动
1. 参与校内活动
2. 英语、领导力、AI特色夏令营等
3. 专业导师领航
10年级
学术:提高英语,保持高GPA,学习备考SAT
活动:
组织班级/社团活动
配合兴趣、申请目标专业、个人能力来参加志愿者等课外活动
持续参加/组织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1. 组织校内活动
2. 短期科研项目
3. 夏校
4. 英语、领导力、AI特色夏令营等
11年级
学术:提高英语,保持高GPA,考出高SAT
活动:
持续参加/组织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1. 访校,预约面试
2. 短期科研项目
3. 夏校
12年级
学术:开始专业/高阶难度课程学习
活动:
持续参加/组织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1. 短期科研项目
2. 实习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