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张静初在社媒平台分享了美国电影学院(AFI)研究生毕业典礼的照片,虽然因为大专背景只拿到了“结业证书”,但她坦然表示:“成长比学位更重要”。这席话让留子们感受到,留学并非简单的“镀金”,而是一场关乎热爱与坚持的修行。
40+重启闯进电影界的“哈耶普斯麻”
20年前,张静初凭借《孔雀》、《芳香之旅》等作品崭露头角,拿下开罗影后时,没人会想到这位实力派演员会在40多岁时重返校园。
AFI作为电影界的“美国藤校”,每年仅招收不到150名学生,导演系更是不超过30人。尽管该校接受无本科学位的申请者,但这类学生只能申请Associate Fellow项目,毕业时无法获得硕士学位。
即便如此,能通过严苛筛选入学,已证明张静初的专业实力——该校要求申请者必须在行业内展现卓越技能并满足工作年限,绝非仅凭名气就能过关。
镜头下的“普通留学生”日均10小时的硬核修行
留学期间,张静初的生活褪去了明星光环。为攻克托福,她连考三次才达标;入学后,她频繁开启学习直播,短则三四个小时,长则近10小时。镜头里的她,从精神饱满到双眼呆滞,活脱脱一个为学业拼搏的普通留学生。
AFI的学业压力远超想象:第一学年要完成3部叙事短片,从组队、写剧本到拍摄、后期,每部都需半个月;同时还要兼顾讲座、实践课和海量作业。“能撑过AFI第一年,以后当导演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她的调侃里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胡县长的“纽约东游记”把自己打碎再重建
同样在留学中沉淀自我的还有胡歌,2017年,事业如日中天的他突然暂停工作,赴美国纽约大学学习导演。有次在曼哈顿街头,有留学生偶遇他背着沉重的器材包,正为作业拍摄素材。
彼时他刚结束一场通宵拍摄,眼窝深陷却眼神专注,面对上前打招呼的粉丝,只笑着说“赶时间剪片”便匆匆离开。
后来他在采访中提到,留学时最煎熬的是语言障碍,为了看懂一部导演理论课的文献,常常要查着词典读到凌晨。这段“把自己打碎再重建”的经历,让他后来在《县委大院》等作品中展现出更深刻的表演维度。
美国名校从不相信“躺赢”
不同的故事都指向同一个事实:美国顶尖艺术院校从不“放水”,AFI一年学费约7万美元,加上生活费总计超10万美元,两年下来花费近150万元,但这些投入能否换来对等的收获,全凭个人付出。
电影艺术留学 其他热门院校参考
对于计划申请电影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这些选校建议为大家提供参考:
▽电影类分支方向:
电影研究
编剧 创意写作
电影 电视制作 导演、制片、剪辑、电影摄影......
影视表演
◑电影研究
适合对电影艺术性、实验性创作感兴趣,或想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视觉艺术、设计等)的学生
▪院校参考:
南加州大学
纽约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哥伦比亚大学
英国爱丁堡大学
英国利兹大学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编剧/创意写作
适合那些对剧本创作有热情和兴趣的人。这个专业侧重于故事情节、角色发展和对白的创作
▪院校参考:
查普曼大学
南加州大学
爱默生学院
英国伦敦电影学院
英国梅特电影学院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
英国伦敦大学
◑电影/电视制作
适合对影视行业感兴趣但是没有基础的学生,电影电视制作不止涉及理论知识,还包括一定的实验操作
▪院校参考:
南加州大学
查普曼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加州艺术学院
英国伦敦电影学院
英国梅特电影学院
英国伦艺
英国爱丁堡大学
◑影视表演
适合喜欢通过演唱、演奏或是人的肢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学生
▪院校参考:
纽约大学
南加州大学
英国伦敦电影学院
英国梅特电影学院
01校准自身坐标-学位与成长的平衡术
如果目标是学位,需要提前规划学历路径,像AFI这类院校对本科背景有隐性要求,建议通过专升本或预科弥补差距;若更看重专业能力提升,可选择实践性强的项目,如美国电影学院的证书课程、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短期项目等。
02读懂院校基因-找到与你同频的“艺术土壤”
南加州大学(USC)偏重商业电影制作,哥伦比亚大学擅长独立电影与理论研究,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则在动画与实验电影领域顶尖。选校时需结合职业规划,而非盲目追求排名。
03解锁抗压密码-提前备好“留学生存包”
美国艺术院校的“3S困境”(学习、睡眠、社交三选一)是常态,导演专业的学生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提前通过线上课程接触专业软件、积累短片作品,能让留学初期更从容。
比文凭更珍贵的 是破茧成蝶的勇气
张静初在毕业典礼上说:“150万买不来学位,但得到了和奥斯卡级导师讨论分镜的机会,收获了和全球顶尖同行熬夜改剧本的情谊。”胡歌也坦言,留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用导演思维看世界”。
这些经历告诉留子们,留学的价值从不在一纸文凭,而在于敢于跳出舒适区的勇气,在于在高压下依然保持对热爱的赤诚。对于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来说,那条布满荆棘的求学路,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